题目
[单选题]甲与乙约定:若乙期末能够考满分,那么甲就送乙一块手表。关于该约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

    该约定属于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 B.

    该约定属于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 C.

    该约定属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 D.

    该民事法律行为尚未成立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

延缓条件亦称为生效条件,在延缓条件成就之前,民事法律行为已经成立,但是效力却处于一种停止状态。

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第二章 奇兵制胜习题
去题库练习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

下列属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 A.

    甲明知乙无代理权而签订的买卖合同

  • B.

    甲与乙约定购买一斤冰毒

  • C.

    甲胁迫乙与之签订买卖合同

  • D.

    甲与16岁的小明签订5万元的货物买卖合同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

选项A、D,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经追认,可成立;选项B,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除斥期间届满,实体权利并不消灭

  • B.

    除斥期间一般适用于请求权

  • C.

    人民法院不能主动援用诉讼时效

  • D.

    如果当事人未主张除斥期间届满,人民法院不得主动审查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

选项A错误:除斥期间届满,实体权利消灭;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债务人取得诉讼时效抗辩权,但债权人的实体权利不消灭。选项B错误:除斥期间一般适用于形成权,诉讼时效一般适用于债权请求权。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除斥期间,无论当事人是否主张,人民法院均应当主动审查;诉讼时效期间人民法院不能主动援用,须由当事人主张后,人民法院才能审查。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单选题]

有关诉讼时效中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在街上遇到欠钱的乙,尚未反应过来,乙说了句再见就飞奔离去

  • B.

    甲给乙发邮件要求乙清偿所欠10万元,由网络原因乙尚未收到

  • C.

    甲下落不明,乙在甲所在的乡镇电视台发布主张权利的公告

  • D.

    甲欠乙10万元,乙要求甲先行清偿5万元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项A,乙未同意履行债务;选项B,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选项B中尚未到达;选项C,只有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具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选项C中乙仅在乡镇电视台刊登。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关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 A.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无效

  • B.

    无效民事行为在被法院认可后归于无效

  • C.

    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D.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答案解析
答案: B,C
答案解析:

(1)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以下种类: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②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③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④违反强制性规定或者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2)选项B,无效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无效、当然无效、绝对无效,和法院是否认可无关。(3)选项C,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属于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不定项选择题]

根据民事法律相关规定,下列关于诉讼时效起算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 A.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 B.

    未成年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算

  • C.

    国家赔偿案件,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时之日起算

  • D.

    请求他人不作为的债权请求权,应当自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时起算

答案解析
答案: B,C,D
答案解析:

选项B,未成年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18周岁之日起计算;选项C,国家赔偿案件,自赔偿请求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等限制人身自由期间不计算在内;选项D,请求他人不作为的债权请求权,应当自权利人知道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时起算。

点此查看答案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