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资产的计量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和名义金额。


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1年甲企业“原材料”科目余额为600万元,与原材料有关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无余额,12月该企业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5日,购入一批原材料,价款为5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65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供货方代垫运费6万元,增值税税额0.54万元。该业务已取得全部增值税专用发票,全部款项尚未支付。
(2)26日,销售一批原材料。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6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7.8万元,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全部款项尚未收到,所售原材料成本为40万元,确认收入的同时结转销售成本。
(3)31日,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除当月26日因销售发出的原材料成本外,当月还耗用原材料共计520万元,其中,生产车间生产产品350万元,车间管理部门100万元,行政管理部门20万元,销售部门50万元。
(4)31日,该企业原材料预计可变现净值为50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根据资料(1),账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 506(500+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5.54(65+0.54)
贷:应付账款 571.54
故,甲企业购进原材料的入账成本=500+6=506(万元)。
根据资料(2),账务处理如下:
确认收入时:
借:应收账款 67.8
贷:其他业务收入 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8
结转成本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 40
贷:原材料 40
根据资料(3),账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350
制造费用100
管理费用 20
销售费用 50
贷:原材料 520
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600+506-40-520=546(万元)。原材料预计可变现净值为500万元,发生减值,减值的金额=546-500=46(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46
贷:存货跌价准备 46

甲企业为一般纳税人,5月末委托乙企业加工一批消费税应税消费品,材料成本为660万元,加工费为56万元(不含税),受托方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为40万元。该批材料加工后,委托方直接用于出售,则该批材料加工完毕入库时的成本为( )万元。
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该批材料加工完毕入库时的成本=660+56+40=756(万元)。

下列各项中,关于单位会计数据处理和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C,单位以纸质会计凭证的电子影像文件作为报销、入账、归档依据的,必须同时保存纸质会计凭证,并建立电子影像文件与其对应纸质会计凭证的检索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