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向客户预收销售商品款项的,应当首先将预收的款项确认为“合同负债”,待未来履行了相关履约义务,即向顾客转让相关商品时,再将该负债转为收入;如果企业收取的预收款项无需退回,且顾客可能会放弃合同权利的部分,应当按照顾客未来行使合同权利的模式按照比例将放弃部分确认为收入,而不是在销售储值卡时就确认为收入,选项A当选;由于假定客户实际使用该储值卡消费时发生纳税义务,所以甲公司在预收销售商品款项时,应将增值税部分计入“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科目中,客户实际使用该储值卡时再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中,故甲公司在2024年7月1日应确认“应交税费”的金额=678000÷(1+13%)×13%=78000(元),选项B不当选;2024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确认收入=[406800+678000×3%×406800÷(678000×97%)]÷(1+13%)=371134.02(元),应确认“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金额=406800÷(1+13%)×13%=46800(元),选项C当选、选项D不当选。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1)2024年7月1日,销售储值卡时:
借:银行存款678000
贷:合同负债[678000÷(1+13%)]600000
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78000
(2)2024年12月31日,根据储值卡的消费金额确认收入,同时将对应的待转销项税额确认为销项税额:
借:合同负债371134.02
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46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71134.0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6800


债权人受让非金融资产,受让资产为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时,其受让资产的入账价值为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税金等其他成本,即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成本为688万元(680+8),选项A当选、选项C不当选;乙公司应将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发行股票的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偿还债务会影响营业利润,选项B、D均不当选。
会计分录如下:
甲公司(债权人):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688
坏账准备60
投资收益60
贷:应收账款800
银行存款8
乙公司(债务人):
借:应付账款800
贷:股本15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450
投资收益200

2025年3月20日,甲公司将所持账面价值为7800万元的5年期国债以80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乙公司。按照出售协议的约定,甲公司出售该国债后,与该国债相关的损失或收益均归乙公司承担或享有。该国债出售前,甲公司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出售国债会计处理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
甲公司出售该国债后,与该国债相关的损失或收益均归乙公司承担或享有,符合终止确认的条件,将出售国债取得的价款确认为资产,选项A当选;甲公司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出售国债取得的价款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选项C当选;国债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转为当期损益,选项D当选。

甲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乙公司是甲公司的子公司。2022年1月1日,甲公司向10名乙公司员工(管理人员)授予其自身股票期权,3年后未离职的每名员工可以购买1万股甲公司股票。授予日,甲公司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每份6元。2022年7月1日起,2名员工转至甲公司任职。甲公司预计3年内没有员工离职。下列有关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甲公司授予子公司乙公司员工其自身的权益工具,属于集团股份支付,甲公司负有结算义务,属于结算企业,且以自身的权益工具结算,故甲公司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应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选项A当选;乙公司为甲公司的子公司,没有结算义务,应将其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选项B不当选;2022年7月1日起,乙公司的2名员工转至甲公司任职,为甲公司服务,故该两名员工2022年7月1日以后因股份支付形成的成本费用应由甲公司确认,乙公司不再确认,则甲公司2022年度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管理费用=2×1×6×1/3×6/12=2(万元),乙公司2022年度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管理费用=8×1×6×1/3+2×1×6×1/3×6/12=18(万元),选项C当选,选项D不当选。

2023年1月1日,甲公司确认使用权资产=转让当日该建筑物的账面价值×租回所保留的权利占比=(210-110)×25%=25(万元),选项A当选;租赁付款额的现值=180×25%=45(万元),选项B当选;资产处置损益=(180-100)-(180-100)×25%= 60(万元),选项C当选;2023年12月31日,租赁负债的利息金额=45×3%=1.35(万元),选项D当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