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资料一,计算甲公司2020年末的营运资金。
根据资料一、资料二和资料三,计算当前及改变信用政策后的销售收入与赊销收入。
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计算当前的应付账款周转期。
根据资料三和资料四,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周转期、经营周期与现金周转期。
根据前述计算结果以及资料三和资料四,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前、后的边际贡献。
根据前述计算结果以及资料一、资料二、资料三和资料五,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后应收账款与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额。
根据前述计算结果,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后的税前损益增加额,并为甲公司做出是否改变信用政策的决策。
2020年末的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00+450+560)-(300+400)=510(万元)。
当前应收账款周转率=当前赊销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当前应收账款周转期=450÷(当前赊销收入÷360)=45(天);
解得:当前赊销收入=3600(万元);
则当前销售收入=3600÷75%=4800(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销售收入=当前销售收入×(1+年销售额增长率)=4800×(1+20%)=5760(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赊销收入=改变信用政策后的销售收入×赊销比例=5760×90%=5184(万元)。
当前全年购货成本=当前销售收入×购货成本平均占销售额的百分比=4800×60%=2880(万元);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年购货成本/应付账款平均余额=2880/400=7.2(次)
应付账款周转期=360/应付账款周转次数=360/7.2=50(天)。
改变信用政策后销货成本=改变信用政策后的销售收入×销货成本率=5760×70%=4032(万元);
由于改变信用政策预计不会影响存货周转率和变动成本率,即存货平均余额将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改变信用政策后存货平均余额=基期存货平均余额×(1+销售增长率)=560×(1+20%)=672(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周转次数=年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4032÷672=6(次)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周转期=360/存货周转次数=360÷6=60(天);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经营周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60+60=120(天);
由于改变信用政策预计不会影响应付账款周转期,则:改变信用政策后的现金周转期=改变信用政策后的经营周期-应付账款周转期=120-50=70(天)。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边际贡献=改变信用政策后的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5760×(1-70%)=1728(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前的边际贡献=改变信用政策前的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4800×(1-70%)=1440(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改变信用政策后的赊销收入/360×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5184÷360×60×70%×10%=60.48(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前的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450×70%×10%=31.5(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增加额=60.48-31.5=28.98(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平均余额×资本成本=560×(1+20%)×10%=67.2(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前的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改变信用政策前的存货平均余额×资本成本=560×10%=56(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额=67.2-56=11.2(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税前损益增加额=(1728-380-60.48-67.2)-(1440-200-31.5-56)=67.82(万元)。
由于改变信用政策使税前损益增加,因此甲公司应当改变信用政策。
关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选项B当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强调股东的首要地位,并强调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
选项D当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需要注意题干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选项BD当选。
【知识链接】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优点:
(1)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2)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较好地兼顾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选项D当选。
(4)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甲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10%,2024年净利润为4000万元,其中非经营净利润800万元。平均资产总额20000万元。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有( )。
总资产净利率=4000/20000=20%,选项A正确;净收益营运指数=(4000-800)/4000=0.8,选项B正确;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一平均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4000-800)-20000*10%=1200(万元),选项D正确。
在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三个指标中,已知其中一个指标值,就可以推算出另外两个指标值。( )
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是资产负债率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已知其中一个指标值,就可以推算出另外两个指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