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目的期望收益率为16%,风险收益率为10%,标准差为4%,则该项目的标准差率为( )。
标准差率=标准差/期望收益率=4%÷16%=25%,选项C当选。
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目前正在对2021年的现金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进行规划,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甲公司2020年末的资产负债表如下(为简化计算,假设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期末余额可代表其全年平均余额):
资料二:2020年的信用政策是40天内全额付款,赊销额平均占销售额的75%,其余部分为立即付现购买,根据赊销额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期为45天(假设一年为360天,下同)。2020年的购货成本平均占销售额的60%。
资料三:甲公司拟将2021年的信用政策改为50天内全额付款。改变信用政策后,预期年销售额可增加20%,赊销比例提高到90%,其余部分为立即付现购买。根据赊销额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期预计将延长到60天。
资料四:甲公司的销货成本全部为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为70%,除销货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费用均为固定成本。预计改变信用政策不会影响存货周转率、变动成本率以及应付账款周转期,固定成本由目前的每年200万元增加到380万元。
资料五:甲公司对应收账款及存货投资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10%。
要求:
2020年末的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00+450+560)-(300+400)=510(万元)。
当前应收账款周转率=当前赊销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当前应收账款周转期=450÷(当前赊销收入÷360)=45(天);
解得:当前赊销收入=3600(万元);
则当前销售收入=3600÷75%=4800(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销售收入=当前销售收入×(1+年销售额增长率)=4800×(1+20%)=5760(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赊销收入=改变信用政策后的销售收入×赊销比例=5760×90%=5184(万元)。
当前全年购货成本=当前销售收入×购货成本平均占销售额的百分比=4800×60%=2880(万元);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年购货成本/应付账款平均余额=2880/400=7.2(次)
应付账款周转期=360/应付账款周转次数=360/7.2=50(天)。
改变信用政策后销货成本=改变信用政策后的销售收入×销货成本率=5760×70%=4032(万元);
由于改变信用政策预计不会影响存货周转率和变动成本率,即存货平均余额将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改变信用政策后存货平均余额=基期存货平均余额×(1+销售增长率)=560×(1+20%)=672(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周转次数=年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4032÷672=6(次)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周转期=360/存货周转次数=360÷6=60(天);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经营周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60+60=120(天);
由于改变信用政策预计不会影响应付账款周转期,则:改变信用政策后的现金周转期=改变信用政策后的经营周期-应付账款周转期=120-50=70(天)。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边际贡献=改变信用政策后的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5760×(1-70%)=1728(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前的边际贡献=改变信用政策前的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4800×(1-70%)=1440(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改变信用政策后的赊销收入/360×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5184÷360×60×70%×10%=60.48(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前的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450×70%×10%=31.5(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增加额=60.48-31.5=28.98(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平均余额×资本成本=560×(1+20%)×10%=67.2(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前的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改变信用政策前的存货平均余额×资本成本=560×10%=56(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额=67.2-56=11.2(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税前损益增加额=(1728-380-60.48-67.2)-(1440-200-31.5-56)=67.82(万元)。
由于改变信用政策使税前损益增加,因此甲公司应当改变信用政策。
根据经济订货基本模型,影响与经济订货批量相关的存货成本有( )。
与经济订货批量相关的存货总成本=变动储存成本+变动订货成本,选项B、C正确。
某上市公司于2023年3月25日公布2022年度的分红方案,股权登记日为4月10日,除息日为4月11日,则4月11日购入股票的投资者不能分享公司本次宣告发放的股利。( )
除息日指领取股利的权利与股票分离的日期。在除息日之前购买股票的股东才能领取本次股利,而在除息日当天或是以后购买股票的股东则不能领取本次股利。本题表述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