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B当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强调股东的首要地位,并强调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
选项D当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需要注意题干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选项BD当选。
【知识链接】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优点:
(1)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2)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较好地兼顾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选项D当选。
(4)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选项A当选:租赁的租金通常比银行借款或发行债权所负担的利息高得多,租金总额通常要比设备价值高出30%;
选项B、C当选:发行股票、留存收益筹资为股权筹资,资本成本高于银行借款资本成本;
选项D当选:发行优先股为衍生工具筹资,资本成本高于债务筹资,低于股权筹资。
选项A、B、C、D均当选。

甲企业是一家空调制造企业,2020年末,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简表如下: 单位(万元)
资料一:甲企业2020年销售收入为200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固定成本为2500万元,净利润为400万元,股利支付率为60%。预计2021年销售收入将会增长10%,假定经营性流动资产(即不含固定资产)和经营性负债与销售收入保持稳定的百分比关系,其他项目不随着销售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假设销售净利率与股利支付率保持不变,公司采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资金需要量。
资料二:甲企业长期借款的税前资本成本为10%,2021年通过外部筹资的税前资本成本为10%(采用债券筹资)。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 / 销售收入=400/20000=2%
2021年外部筹资需求量=(经营性流动资产-经营性负债)×预计销售收入增长率-增加的留存收益
=(4000+800+1200+600+2500-1600)×10%-20000×(1+10%)×2%×(1-60%)
=574(万元)
(2)2020年甲企业的息税前利润=20000×(1-60%)-2500=5500(万元)
2021年经营杠杆系数=(5500+2500)÷5500=1.45
2021年财务杠杆系数=5500÷(5500-5000×10%)=1.10
2021年总杠杆系数=1.10×1.45=1.60
2021年预计甲企业的息税前利润=20000×(1+10%)×(1-60%)-2500=6300(万元)
2022年经营杠杆系数=(6300+2500)÷6300=1.40
2022年财务杠杆系数=6300÷(6300-5000×10%-574×10%)=1.10
总杠杆系数=1.40×1.10=1.54
或总杠杆系数=(6300+2500)÷(6300-5000×10%-574×10%)=1.53(此计算差异为小数点后两位四舍五入造成的)

在主要产品法计算方法中,企业产品品种较多的情况下,如果存在一种产品是主要产品,它提供的边际贡献占企业边际贡献总额的比重较大,可以按该主要产品的有关资料进行本量利分析,视同于单一品种,与单一品种的本量利分析相同,选项A当选;
企业销售额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处于盈利状态,企业销售额低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企业通常运用产品组合的盈亏平衡点分析优化产品组合,提高获利水平,选项B当选;
联合单价等于一个联合单位的全部收入,联合单位变动成本等于一个联合单位的全部变动成本,选项C当选;
鉴于固定成本需要由边际贡献来补偿,故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比重分配固定成本的方法最为常见,不是按照产品的销售量,选项D不当选。

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目前正在对2021年的现金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进行规划,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甲公司2020年末的资产负债表如下(为简化计算,假设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期末余额可代表其全年平均余额):
资料二:2020年的信用政策是40天内全额付款,赊销额平均占销售额的75%,其余部分为立即付现购买,根据赊销额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期为45天(假设一年为360天,下同)。2020年的购货成本平均占销售额的60%。
资料三:甲公司拟将2021年的信用政策改为50天内全额付款。改变信用政策后,预期年销售额可增加20%,赊销比例提高到90%,其余部分为立即付现购买。根据赊销额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期预计将延长到60天。
资料四:甲公司的销货成本全部为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为70%,除销货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费用均为固定成本。预计改变信用政策不会影响存货周转率、变动成本率以及应付账款周转期,固定成本由目前的每年200万元增加到380万元。
资料五:甲公司对应收账款及存货投资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10%。
要求:
2020年末的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00+450+560)-(300+400)=510(万元)。
当前应收账款周转率=当前赊销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当前应收账款周转期=450÷(当前赊销收入÷360)=45(天);
解得:当前赊销收入=3600(万元);
则当前销售收入=3600÷75%=4800(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销售收入=当前销售收入×(1+年销售额增长率)=4800×(1+20%)=5760(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赊销收入=改变信用政策后的销售收入×赊销比例=5760×90%=5184(万元)。
当前全年购货成本=当前销售收入×购货成本平均占销售额的百分比=4800×60%=2880(万元);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年购货成本/应付账款平均余额=2880/400=7.2(次)
应付账款周转期=360/应付账款周转次数=360/7.2=50(天)。
改变信用政策后销货成本=改变信用政策后的销售收入×销货成本率=5760×70%=4032(万元);
由于改变信用政策预计不会影响存货周转率和变动成本率,即存货平均余额将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改变信用政策后存货平均余额=基期存货平均余额×(1+销售增长率)=560×(1+20%)=672(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周转次数=年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4032÷672=6(次)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周转期=360/存货周转次数=360÷6=60(天);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经营周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60+60=120(天);
由于改变信用政策预计不会影响应付账款周转期,则:改变信用政策后的现金周转期=改变信用政策后的经营周期-应付账款周转期=120-50=70(天)。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边际贡献=改变信用政策后的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5760×(1-70%)=1728(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前的边际贡献=改变信用政策前的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4800×(1-70%)=1440(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改变信用政策后的赊销收入/360×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5184÷360×60×70%×10%=60.48(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前的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450×70%×10%=31.5(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增加额=60.48-31.5=28.98(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平均余额×资本成本=560×(1+20%)×10%=67.2(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前的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改变信用政策前的存货平均余额×资本成本=560×10%=56(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额=67.2-56=11.2(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税前损益增加额=(1728-380-60.48-67.2)-(1440-200-31.5-56)=67.82(万元)。
由于改变信用政策使税前损益增加,因此甲公司应当改变信用政策。

某企业预计7月、8月材料需用量分别为600吨、700吨,各月月末材料存量为下个月预计需用量的15%,7月预计材料采购量是( )吨。
7月月初材料存量=600×15%=90(吨),7月月末材料存量=700×15%=105 (吨),7月预计材料采购量=600+105-90=615 (吨)。选项C当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