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考查商品出口的主要业务环节。
海运提单简称提单,是货物的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在收到货物后签发给托运人(CIF条件下指卖方)的一种凭证,是海洋运输中的主要单证,具有货物收据【选项C正确】、物权凭证【选项D正确】和运输契约证明的作用【选项E正确】。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DE。


某企业成批量生产产品,产品的生产批量为150台,平均日产量为30台,该产品的生产间隔期是( )天。
本题考查期量标准。
生产间隔期是指相邻两批相同产品或零件投入的时间间隔或出产的时间间隔。其计算公式为:生产间隔期=批量÷平均日产量。
依据题干数据,代入公式得,生产间隔期=批量÷平均日产量=150/30=5(天)。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认为研究与开发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的模式是( )。
本题考查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模式。
技术推动创新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研究开发是创新构思的主要来源,因而,这种观点被称作创新的技术推动或发现创新模式。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按照规划的性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 )。
本题考查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按照规划的性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又可分为总体规划和具体计划。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某企业计划2013年投资一个新的生产线项目,经预算,该项目厂房投资为200万元,设备投资为500万元,流动资产投资额为50万元,企业所得税为25%。则该项目初始现金流量为( )万元。
本题考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初始现金流量是指开始投资时发生的现金流量,总体是现金流出量,用负数或带括号的数字表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固定资产投资额;
(2)流动资产投资额;
(3)其他投资费用;
(4)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
依据题干表述,该项目的初始现金流量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因此该项目的初始现金流量=200+500+50=750(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某企业的产品生产按照工艺顺序需连续经甲、乙、丙车间生产才能完成,该企业运用在制品定额法编制下一个生产周期的生产计划。在下一个生产周期,各车间生产计划如下:丙车间生产量为950件,计划允许废品及损耗量为50件,期末在制品定额为200件,期初在制品结存量为150件;乙车间投入1200件,计划允许废品及损耗量为100件,期末在制品定额为250件,期初预计在制品结存量为200件;甲车间半成品外售量为100件,期末库存半成品定额为250件,期初预计库存半成品结存为200件。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考查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在制品定额法也叫连锁计算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类型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本题考查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在制品定额法是运用预先制定的在制品定额,按照工艺反顺序计算的方法,调整车间的投入和出产数量,顺次确定各车间的生产任务。
根据题目资料,生产工艺的顺序是经过甲、乙、丙车间,所以最后应编制甲车间的计划。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本题考查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车间出产量计算公式为:本车间出产量=后续车间投入量+本车间半成品外售量+(本车间期末库存半成品定额-本车间期初预计库存半成品结存量)。
依据题干数据,代入公式得,甲车间出产量=乙车间投入量+甲车间半成品外售量+(甲车间期末库存半成品定额-甲车间期初预计库存半成品结存量)=1200+100+(250-200)=1350(件)。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本题考查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车间投入量计算公式为:本车间投入量=本车间出产量+本车间计划允许废品及损耗量+(本车间期末在制品定额-本车间期初预计在制品结存量)。
依据题干数据,代入公式得,丙车间投入量=丙车间出产量+丙车间计划允许废品及损耗量+(丙车间期末在制品定额-丙车间期初预计在制品结存量)=950+50+(200-150)=1050(件)。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