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甲公司2×20年1月1日定向增发普通股取得乙公司60%股权的会计分录。
编制乙公司2×20年12月1日取得丙公司股票的会计分录。
分别编制乙公司2×20年12月31日对所持丙公司股票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分录和确认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编制甲公司2×20年12月31日与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相关的调整和抵销分录。
(1)甲公司2×20年1月1日定向增发普通股取得乙公司60%股权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14000
贷:股本2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2000
(2)乙公司2×20年12月1日取得丙公司股票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500
贷:银行存款500
(3)乙公司2×20年12月31日对所持丙公司股票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40
贷:其他综合收益40
乙公司2×20年12月31日确认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综合收益1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0
(4)甲公司取得乙公司股权的合并成本=2000×7=14000(万元)
考虑所得税后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22000+200×(1-25%)=22150(万元)
商誉=14000-22150×60%=710(万元)
确认乙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3000-(600-400)÷5×(1-25%)=2970(万元)
乙公司2×20年12月31日因持有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确认其他综合收益30万元
甲公司2×20年12月31日与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相关的调整和抵销分录如下:
①调公允:
借:无形资产200
贷:资本公积200
借:资本公积5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50
借:管理费用40(200÷5)
贷:无形资产——累计摊销4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10(40×25%)
贷:所得税费用10
②调整为权益法:
借:长期股权投资1800
贷:投资收益1782(2970×60%)
其他综合收益18(30×60%)
③母公司长投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
借:股本14000
资本公积5150(5000+150)
其他综合收益30
盈余公积1300(1000+300)
未分配利润—年末4670(2000+2970 -300)
商誉710
贷:长期股权投资15800(14000+1800)
少数股东权益10060
④投资收益与未分配利润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1782(2970×60%)
少数股东损益1188(2970×40%)
未分配利润——年初2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300
未分配利润一一年末4670(2000+2970 -300)


下列关于无形资产的说法中,表述正确的是( )。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应当每年进行减值测试,选项A错误;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支出的无形资产产生的费用全部计入管理费用,选项C错误;为推广新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应计入销售费用,选项D错误。

房地产企业将经营出租的房地产收回进行二次开发后用于对外出售的,应当在收回时将其从投资性房地产转为存货。( )
房地产企业将用于经营出租的房地产重新开发用于对外销售,从投资性房地产转为存货。在这种情况下,转换日为租赁期满,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出书面决议明确表明将其重新开发用于对外销售的日期。

对于职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计划,企业应当根据计划条款规定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数量、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等确认职工薪酬负债。( )
题干表述正确。

企业销售合同的变更增加了可明确区分的商品及合同价款,且新增合同价款反映了新增商品单独售价的,应当视为原合同终止,同时将原合同未履约部分与合同变更部分合并为新合同进行会计处理。( )
合同变更增加了可明确区分的商品,且新增合同价款反映新增商品单独售价,应将该合同变更部分作为一份单独合同进行会计处理。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企业不应对因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对因公允价值上升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