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考查证券业监管。
我国证券业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第一层次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选项ABD正确】。
第二层次是行政法规,包括《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
第三层次是部门规章,包括《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等【选项CE错误】。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BD。


本题考查汇率与汇率制度。
软钉住包括:
(1)传统钉住【选项B正确】;(2)稳定化安排【选项C正确】;(3)水平区间钉住;(4)爬行钉住;(5)类爬行钉住【选项D正确】。
无独立法定货币属于硬钉住【选项A错误】。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在经济学中,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并不等于社会劳动力的100%就业,通常要排除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本题考查利率决定理论。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本题考查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
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特点是:
(1)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选项B正确】;
(2)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选项C正确】;
(3)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绝大部分存款类金融机构【选项D正确】;
(4)常备借贷便利利率由中央银行确定,可直接用于市场短期利率的调控,发挥类似“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选项A错误】。
具有明确的政策导向的是中期借贷便利【选项E错误】。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CD。

(二)
为调控宏观经济,应对就业及经济增长乏力的态势,中国人民银行同时采取了以下货币政策措施:买入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200亿元;购回300亿元商业银行持有的到期央行票据。假定当时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5%,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2%,现金比率为3%。
本题考查货币供给过程。
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
(1)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和再贴现;
(2)收购黄金、外汇等储备资产投放货币;
(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投放货币。
依据题干数据,基础货币投放=200+300=500(亿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本题考查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计算公式为:。
上式表示基础货币增加一个单位,货币供给增加m个单位,即个单位。
依据题干数据,可得中国人民银行每投放1元的基础货币,就会使货币供给(M1)增加:
(1+3%)÷(15%+2%+3%)=5.15(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本题考查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量计算公式为: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依据题干数据,代入公式得,
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500×5.15=2 575(亿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本题考查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
中央银行买入200亿元国债,将国债购回,相当于向流通中投放了200亿元货币,所以是投放货币;
中央银行购回300亿元票据与买入200亿元国债是同一个道理,都是投放货币。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