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推进论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并非总需求过度,而是由于总供给方面生产成本上升所引起。促使生产成本上升的原因包括:①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中有组织的工会对工资成本具有操纵能力。工会要求企业提高工人的工资,迫使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的增长率,企业则会因人力成本的加大而提高产品价格以转嫁工资成本的上升,而在物价上升后工人又会要求提高工资,再度引起物价上升,形成工资—物价的螺旋上升。选项B正确。②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垄断性大公司具有对价格的操纵能力,是提高价格水平的重要力量。垄断企业为了获取利润会人为地提高产品价格。选项A正确。③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变动引起进出口产品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石油危机、资源枯竭、环境保护政策不当等造成原材料、能源生产成本的提高,这些都是引起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原因。选项E正确。选项C可以引发结构型通货膨胀。选项D可以引发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货币市场基金合计投资于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5%。



通货膨胀时,供给学派主张采用的政策措施有( )。
供给学派主张采用的政策措施有:
(1)减税;
(2)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3)适当增加货币供给;
(4)精简规章制度。

(四)2008年年底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了H国,导致H国外贸出口大幅度下降。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长停滞。为保障经济增长和提升就业,H国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如增加国家基础建设投资支出、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释放大量流动性(2010年M2余额比上年增长19.7%,M1余额比上年增长21.2%)等,造成市场需求旺盛但有效供给不足。与此同时,在国际上,由于美国不断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泛滥造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猛涨,传导到H国造成原材料价格上涨。2010年H国各月CPI同比增长的数据如下:1月增长1.5%,2月增长3.1%,3月增长3.3%,4月增长3%,5月增长3.4%,6月增长3.5%,7月增长3.7%,8月增长3.7%,9月增长3.9%,10月增长4.4%,11月增长5.1%,12月增长5.2%。人们在经济生活中普遍形成了价格持续上涨的预期。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通货膨胀的成因包括需求拉上、成本推进、供求混合作用和经济结构变化。根据材料,H国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如增加国家基础建设投资支出、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释放大量流动性(2010年M2余额比上年增长常19.7%,M1余额比上年增长21.2%)等,造成市场需求旺盛但有效供给不足。这属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选项C正确。根据材料,美国不断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泛滥造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猛涨,传导到H国造成原材料价格上涨。这属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选项A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