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某建设项目第一年计划投资额为1 000万元,第二年计划投资额为500万元,建设前期年限为1年,建设期价格上涨指数为5%,则涨价预备费是(    )万元。
  • A.140.79
  • B.62.66
  • C.75.00
  • D.101.25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此题考查涨价预备费。涨价预备费是指工程项目在建设期间内由于价格等变化引起工程造价变化的预留费用。涨价预备费一般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投资综合价格指数,按估算年份价格水平的投资额为基数,采用复利方式计算。本题中,第一年涨价预备费=1 000×[(1+5%)1(1+5%)0.5(1+5%)0-1]=75.93(万元),第二年涨价预备费=500×[(1+5%)1(1+5%)0.5(1+5%)1-1]=64.86(万元),故涨价预备费合计为75.93+64.86=140.79(万元)。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模拟试卷(一)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下列行为中,属于招标人排斥潜在投标人或投标人行为的是(    )。
  • A.招标人要求投标人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
  • B.招标人要求投标人具有独立订立合同的能力
  • C.招标人为保证施工质量,要求投标人与指定的材料供应商合作
  • D.招标人要求投标人在最近3年内没有重大工程质量问题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禁止投标限制的情况。招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①就同一招标项目向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②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③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以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④对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或者评标标准;⑤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原产地或者供应商;⑥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非法限定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或者组织形式;⑦以其他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承包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索赔事件发生后28天内,向监理人递交(    )。
  • A.索赔报告
  • B.索赔档案
  • C.正式的索赔通知书
  • D.索赔意向通知书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承包商索赔的相关内容。承包人根据合同认为有权得到追加付款和(或)延长工期时,应按规定程序向发包人提出索赔。承包人应在引起索赔事件发生后28日内,向监理人递交索赔意向通知书,并说明发生索赔事件的事由。承包人应在发出索赔意向通知书后28日内,向监理人递交正式的索赔通知书,详细说明索赔理由以及要求追加的付款金额和(或)延长的工期,并附必要的记录和证明材料。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不定项选择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关于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与中标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评标委员会应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进行评标
  • B.招标人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 C.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只需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
  • D.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
  • E.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
答案解析
答案: A,B,D,E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对评标和中标的理解。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招标人据此确定中标人。招标人也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或者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建设工程施工评标,初步评审的内容包括(    )。
  • A.投标文件形式审查
  • B.投标人资格审查
  • C.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的响应性审查
  • D.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审查
  • E.进一步评审技术部分和商务部分
答案解析
答案: A,B,C,D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建设工程初步评审的内容。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颁布的《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初步评审属于对投标文件的合格性审查,评审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投标文件形式审查,投标人资格审查,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的响应性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审查。初步评审内容中,投标文件有一项不符合规定的评审标准时,即作废标处理。选项E属于详细评审的内容。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组合题]

(三) 已知某分部工程的进度计划如下图单代号网络计划所示,图中节点表示工作,节点上方的数字为节点编号、中部的字母为工作名称、下方的数字为该工作的持续时间,时间单位为天。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根据图中的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计算,持续时间最长的为1-3-5-7-9。所以,该分部计划的计算工期为:3+5+9+9=26(天)。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要求2]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单代号网络计划关键线路确定。利用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关键线路: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找出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0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是指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差值。通过计算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逆着箭线方向依次找出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零的线路有1条:①—③—⑤—⑦—⑨。故关键工作为工作A、工作C、工作E、工作I。
[要求3]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最早完成时间计算。工作最早完成时间应等于本工作最早开始时间与其持续时间之和。除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外,其他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应等于其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通过计算,工作H最早完成时间为13天。
[要求4]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单代号网络计划总时差计算。单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的总时差应等于本工作与其各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加该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所得之和的最小值。工作B的紧后工作为工作D和工作E,工作D的总时差为5天,工作E的总时差为0天,工作B与D时间间隔为0天,工作B与E时间间隔为2天。工作B的总时差TF=min(5+0,0+2)=2(天)。
[要求5]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对工作时差的理解。工作的总时差是指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最大机动时间。工作的自由时差是指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单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的总时差应等于本工作与其各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加该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所得之和的最小值;其他工作的自由时差等于本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时间间隔的最小值。通过计算,工作H的总时差为6天,自由时差为4天。工作H的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推迟了5天,小于总时差6天,故工作H不影响总工期;工作H的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推迟了5天,比自由时差多1天,故工作H将使其紧后工作推迟1天。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