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公司生产M产品,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月标准总工时为23400小时,月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总额为84240元,工时标准为2.2小时/件。假定乙公司本月实际生产M产品7500件,实际耗用总工时150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57000元。 要求:
预计销售收入总额=A 产品预计销售量×A 产品单价+ B 产品预计销售量×B 产品单价+ C 产品预计销售量×C 产品单价=30000×20+20000×30+10000×40=1600000
A产品的销售额权重=(A 产品预计销售量×A 产品单价)÷ 预计销售收入总额=(30000×20)÷1600000=37.5%
B产品的销售额权重=(B 产品预计销售量×B 产品单价)÷ 预计销售收入总额=(20000×30)÷1600000=37.5%
C产品的销售额权重=(C 产品预计销售量×C 产品单价)÷ 预计销售收入总额=(10000×40)÷1600000=25%
A产品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 单价×100%=(20-12)÷20=40%
B产品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 单价×100%=(30-24)÷30=20%
C产品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 单价×100%=(40-28)÷40=30%
综合边际贡献率=A 产品边际贡献率×A 产品的销售额权重+ B 产品边际贡献率×B 产品的销售额权重+ C 产品边际贡献率×C 产品的销售额权重=40%×37.5%+20%×37.5%+30%×25%=30%
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 综合边际贡献率=180000÷30%=600000(元)
A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A 产品的销售额权重=600000×37.5%=225000(元)
A产品盈亏平衡点业务量=A 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A 产品单价=225000÷20=11250(件)
联合单位法将各种产品产销实物量的最小比例作为一个联合单位。
产品销量比= A 产品产销量∶B 产品产销量∶C 产品产销量= 3∶2∶1,即一个联合单位由3 个A 产品、2 个B 产品和1 个C 产品构成。联合单价= A 产品单价× 一个联合单位中A产品的数量+ B 产品单价× 一个联合单位中B 产品的数量+ C 产品单价× 一个联合单位中C 产品的数量= 20×3 + 30×2 + 40×1 = 160(元)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A 产品单位变动成本× 一个联合单位中A 产品的数量+ B 产品单位变动成本× 一个联合单位中B 产品的数量+ C 产品单位变动成本× 一个联合单位中C 产品的数量= 12×3 + 24×2 + 28×1 = 112(元)
联合盈亏平衡点业务量=固定成本总额÷(联合单价-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180 000÷(160 - 112)= 3 750(件)
B 产品盈亏平衡点业务量=联合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 一个联合单位中B 产品的数量= 3 750×2 = 7 500(件)
A 产品的边际贡献=销售量× 单位边际贡献= 30 000×(20 - 12)= 240 000(元)
B 产品的边际贡献= 20 000×(30 - 24)= 120 000(元)
C 产品的边际贡献= 10 000×(40 - 28)= 120 000(元)
固定成本分配率=固定成本总额÷(A 产品的边际贡献+ B 产品的边际贡献+ C 产品的边际贡献)= 180 000÷(240 000 + 120 000 + 120 000)= 0.375
分配给C 产品的固定成本= C 产品的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分配率= 120 000×0.375 =45 000(元)
C 产品盈亏平衡点业务量=分配给C 产品的固定成本÷(C 产品的单价- C 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 45 000÷(40 - 28)= 3 75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