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550
- B、500
- C、400
- D、600
自用房地产转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按照公允价值入账,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选项C正确。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2500
累计折旧3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贷:固定资产3000
相关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3200
贷:其他业务收入3200
借:其他业务成本280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2500
——公允价值变动3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
贷:其他业务收入100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由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时,其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留存收益,选项B不正确;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其账面价值大于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选项C不正确;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其账面价值小于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选项D不正确。

选项A,因追加投资使得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由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属于核算对象发生变化,是新的会计事项,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选项B,存货跌价准备由按单项存货计提变更为按存货类别计提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选项C,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不允许由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改为成本模式,属于会计差错。

长江公司2023年计划投资购入一台新设备,有关资料如下:
(1)该设备的初始投资额是600万元,购入后无需安装直接投入使用。预计该设备投产后每年给公司增加300万元的销售收入,同时每年增加付现成本85万元。
(2)预计该设备投产后,第一年年初的流动资产需要额为20万元,流动负债需要额为10万元。第二年年初流动资产需要额为40万元,流动负债需要额为15万元。
(3)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残值率为5%,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该设备在第4年年末需要支付修理费用4万元,最终报废净残值为40万元。
(4)假设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需求最低投资报酬率为8%。
[(P/A,8%,6)=4.6229;(P/F,8%,1)=0.9259;(P/F,8%,4)=0.7350;(P/F,8%,6)=0.6302]
第一年流动资金投资额=20-10=10(万元);
第二年流动资金投资额=40-15=25(万元);
第二年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投资额=25-10=15(万元)。
每年的折旧额=600×(1-5%)/6=95(万元);
每年的经营期现金流量=(300-85)×(1-25%)+95×25%=185(万元)。
设备报废相关现金流量=40-(40-600×5%)×25%=37.5(万元);终结期现金净流量为37.5+25=62.5万元。
净现值=-610+185×(P/A,8%,6)+62.5×(P/F,8%,6)-15×(P/F,8%,1)-4×(1-25%)×(P/F,8%,4)=-610+185×4.6229+62.5×0.6302-15×0.9259-4×(1-25%)×0.7350=268.53(万元)

选项A,企业已将收到的银行汇票存入银行,但银行尚未收到相应的款项,说明银行对账单没有登记该笔业务,应调增银行对账单余额。

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债券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应收利息/应收股利)进行处理。故该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1 060-60=1 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