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存货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所依据的假设不包括( )。
  • A.货物年需求量稳定,并且能够预测
  • B.存货单价不变
  • C.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
  • D.允许缺货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存货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成立的假设条件包括:(1)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即需要订货时便可立即取得存货;(2)货物能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入库;(3)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4)货物年需求量稳定,并且能预测;(5)存货单价不变;(6)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7)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买不到需要的存货而影响其他方面。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第四节-第五节 存货管理、短期债务管理(2024)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甲企业以“2/20,N/50”的信用条件购进原材料一批,购进之后第60天付款,一年按照360天计算,则企业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为( )。
  • A.24.49%
  • B.24%
  • C.18.37%
  • D.18%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题干中实际付款时间超过信用期,计算时应以实际付款时间为准,所以,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2%/(1-2%)]×[360/(60-20)]×100%=18.37%。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简答题]

甲公司是一个汽车挡风玻璃批发商,为5家汽车制造商提供挡风玻璃。该公司总经理为了降低与存货有关的总成本,请你帮助他确定最佳的采购批量。有关资料如下:

(1)挡风玻璃的单位进货成本为1300元。

(2)全年需求预计为9900块。

(3)每次订货发出与处理订单的成本为38.2元。

(4)每次订货需要支付运费68元。

(5)每次收到挡风玻璃后需要验货,验货时外聘一名工程师,验货需要6小时,每小时支付工资12元。

(6)为存储挡风玻璃需要租用公共仓库。仓库租金每年2800元,另外按平均存量加收每块挡风玻璃12元/年。

(7)挡风玻璃为易碎品,损坏成本为年平均存货价值的1%。

(8)公司的年资金成本为5%。

(9)从订货至挡风玻璃到货,需要6个工作日。

(10)在进行有关计算时,每年按300个工作日计算。

要求:

(1)计算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

(2)计算每块玻璃的变动储存成本;

(3)计算经济订货量;

(4)计算与经济订货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

(5)计算再订货点。(2012年)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1)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每次处理订单成本+每次运费+每次验货费=38.2+68+6×12=178.2(元)

(2)每块玻璃的变动储存成本=单件仓储成本+单件损毁成本+单件存货占用资金成本=12+1300×1%+1300×5%=90(元)

(3)经济订货批量=(2*9900*178.2/90)1/2 =198(块)

(4)与经济订货批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2×9900×178.2×90)1/2=17820(元)

(5)再订货点=6×9900/300=198(块)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简答题]

甲公司是一家设备制造企业,常年大量使用某种零部件。该零部件既可以外购,也可以自制。如果外购,零部件单价为100元/件,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为20元,订货的固定成本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自制,有关资料如下:

(1)需要购买一套价值为100000元的加工设备,该设备可以使用5年,使用期满无残值。

(2)需要额外聘用4名操作设备的工人,工人采用固定年薪制,每个工人的年薪为25000元。

(3)每次生产准备成本为400元,每日产量为15件。

(4)生产该零部件需要使用加工其他产品剩下的一种边角料,每个零部件耗用边角料0.1千克。公司每年产生该种边角料1000千克,如果对外销售,单价为100元/千克。

(5)除上述成本外,自制零部件还需发生单位变动成本50元。 该零部件的全年需求量为3600件,每年按360天计算。公司的资金成本为10%,除资金成本外,不考虑其他储存成本。

要求:

(1)计算甲公司外购零部件的经济订货量、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外购零部件的全年总成本。

(2)计算甲公司自制零部件的经济生产批量、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自制零部件的全年总成本。(提示: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加工设备在设备使用期内按平均年成本法分摊设备成本。)

(3)判断甲公司应该选择外购方案还是自制方案,并说明原因。(2014年)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1)外购零部件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100×10%=10(元)

外购零部件的经济订货批量=(2×3600×20/10)1/2=120(件)

外购零部件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2×3600×20×10)1/2=1200(元)

外购零部件的全年总成本=100×3600+1200=361200(元)

(2)自制零部件的单位成本=50+100×0.1=60(元)

自制零部件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60×10%=6(元)

每日耗用量=3600÷360=10(件)

自制零部件的经济生产批量={2*3600*400/[6*(1-10/15)] }1/2=1200(件)

自制零部件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 [2*3600*400*6*(1-10/15)] 1/2=2400(元)

设备使用期内的平均年成本=100000÷(P/A,10%,5)=100000÷3.7908=26379.66(元)

自制零部件的全年总成本=60×3600+2400+25000×4+26379.66=344779.66(元)

(3)由于自制零部件的全年总成本比外购零部件的全年总成本低,甲公司应该选择自制方案。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简答题]

甲公司是一家机械加工企业,产品生产需要某种材料,年需求量为720吨(一年按360天计算)。该公司材料采购实行供应商招标制度,年初选定供应商并确定材料价格,供应商根据甲公司指令发货,运输费由甲公司承担。目前有两个供应商方案可供选择,相关资料如下:

方案一:选择A供应商,材料价格为每吨3000元。每吨运费100元,每次订货还需支付返空、路桥等固定运费500元。材料集中到货,正常情况下从订货至到货需要10天,正常到货的概率为50%,延迟1天到货的概率为30%,延迟2天到货的概率为20%,当材料缺货时,每吨缺货成本为50元。如果设置保险储备,以一天的材料消耗量为最小单位。材料单位储存成本为200元/年。

方案二:选择当地B供应商,材料价格为每吨3300元,每吨运费20元,每次订货需要支付固定运费100元。材料在甲公司指令发出当天即可送达,但每日最大送货量为10吨。材料单位储存成本为200元/年。

要求:

(1)计算方案一的经济订货量;分别计算不同保险储备量的相关总成本,并确定最合理的保险储备量,计算方案一的总成本。

(2)计算方案二的经济订货量和总成本。

(3)从成本角度分析,甲公司应选择哪个方案?(2013年)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1)经济订货量= (2×720×500/200)1/2=60(吨)

平均每天耗用量=720/360=2(吨)

不设保险储备,B=0吨,再订货点R=10×2=20(吨)

缺货量S=(22-20)×30%+(24-20)×20%=1.4(吨)

年订货次数=720/60=12(次)

TC(S,B)=1.4×12×50+0×200=840(元)

设2吨的保险储备,B=2吨,再订货点R=10×2+2=22(吨)

缺货量S=(24-22)×20%=0.4(吨)

TC(S,B)=0.4×12×50+2×200=640(元)

设4吨的保险储备,B=4吨,再订货点R=10×2+4=24(吨)

缺货量S=0(吨)

TC(S,B)=0×12×50+4×200=800(元)

最合理的保险储备量=2(吨)

方案一的总成本=720×(3000+100)+(2×720×500×200)1/2+640=2244640(元)

【提示】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装卸费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材料采购总价=3000+100=3100(元);单位订货成本=500(元)。

(2)经济订货量={(2×720*100)/[200×(1-2/10)]}1/2=30(吨)

方案二的总成本=720×(3300+20)+[2×720×100×200×(1-2/10)]1/2=2395200(元)

【提示】材料采购总价=3300+20=3320(元);单位订货成本=100(元)。

(3)因为方案1的总成本低,应选择方案1。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