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A存货当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8)-1=1(万元),A存货应补提1万元;
(2)B存货可变现净值大于存货成本,B存货应转回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
(3)C存货当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8-15)-1.5=1.5(万元),C存货应补提1.5万元;
综上,2021年12月31日该企业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1-2+1.5=0.5(万元)。
【知识链接】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存货跌价准备已有贷方余额
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A公司拟将该批配件用于加工100件A产品,故判断配件是否减值应先判断用其加工的A产品是否减值。
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00×(28.7-1.2)=2750(万元),A产品成本=100×(12+17)=2900(万元),可变现净值小于其成本,A产品发生了减值,则配件发生了减值;
配件可变现净值=100×(28.7-17-1.2)=1050(万元),配件成本=100×12=1200(万元),配件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200-1050=150(万元)。

选项D,用于生产有销售合同产品的材料,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应以该材料生产产品的合同价格为基础。


2020年12月31日,存货的成本为80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750万元,2020年年末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800-750=50(万元);2021年4月1日以820万元出售时的账务处理如下(不考虑增值税因素):
借:银行存款820
贷:主营业务收入820
借:主营业务成本750
存货跌价准备50
贷:库存商品800
出售时对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820-750=70(万元),因此,选项B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