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A,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但应在附注中披露;选项B,企业实际发放股票股利通过“股本”科目核算;选项D,宣告分派股票股利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
【夺分锦囊】
1.应付股利是指企业根据股东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确定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2.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不作账务处理,不通过“应付股利”科目核算,但应在附注中披露。
3.应付股票股利与现金股利或利润账务处理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消费税、印花税都通过“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不计入管理费用;增值税属于价外税,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不涉及损益,因此也不计入管理费用。
【知识点拓展】
1.期间费用:企业日常活动发生的不能计入特定核算对象的成本,而应计入发生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管理费用”的核算内容:
[注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核算,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制造费用核算。
3.初级阶段涉及主要税种的核算(增值税除外):

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物资的成本包括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支付的加工费及应负担的运杂费、支付的税费等。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缴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收回后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不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收回后用于直接出售的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知识点拓展】
委托加工物资的账务处理:
[注意]
小规模纳税人支付的增值税,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

固定资产在更新改造期间不计提折旧,选项A错误;核算更新改造后固定资产的成本时,被替换的旧设备的账面价值已不在固定资产中,要将其扣除,选项B错误;该生产线更新改造后的入账价值=(300-180-20)+4+10+45-30=129(万元),选项C正确;2021年度该生产线应计提的折旧额=129÷10÷12×7=7.525(万元),选项D错误。
【夺分锦囊】
1.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按规定单独作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3)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4)改扩建期间的固定资产(即已转入在建工程的固定资产)。
[注意]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当月不提,下月开提;当月减少,当月照提,下月停提。(“提尾不提头”)
(2)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2.年限平均法折旧
3.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计量:
(1)改造后的入账价值=更新改造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更新改造支出-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2)账面价值=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被替换部分的账面原值×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原值
[注意]被替换部分无论是否有残料收入等经济利益的流入,都不会影响最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按照权责发生制,赊购1万元办公用品,应确认为6月份的费用;预付第三季度(7月、8月和9月)办公用房的租金,每个月应分摊的租金=15÷3=5(万元),不确认为6月的费用;支付第二季度(4月、5月和6月)短期借款利息,每个月应分摊的利息费用=1.2÷3=0.4(万元 ),确认为6月的费用为0.4万元。故,6月份应确认的费用=办公用品费+利息费用=1+0.4=1.4(万元),选项C正确。
【知识点拓展】
权责发生制:以取得收取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
收付实现制: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
【知识点拓展】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