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固定资产折旧额先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归集,到期末再按一定比率分摊,计入各产品成本中。
【知识点拓展】
1.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制造费用核算;
2.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计入制造费用核算;
3.生产车间职工薪酬等计入生产成本核算;
4.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薪酬计入制造费用核算。


外购固定资产不需要安装时,取得成本=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其他费用(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计入取得成本,所以,该设备取得时的成本=10+0.5+0.3=10.8(万元)。
【知识点拓展】
外购固定资产(价+税+费):

直线法计提折旧时,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所以,2021年末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200-20)÷10-0=182(万元)>可收回金额160万元
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减值以后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可收回金额确认账面价值,因此本题中,2021年12月31日该设备账面价值应为160万元,选项B正确。
【知识点拓展】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2.固定资产的减值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1)可收回金额>账面价值:不计提减值准备,不作任何账务处理。
(2)可收回金额<账面价值:计提减值准备。
此时,企业应当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注意]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果有被替换的部分,应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从该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中扣除;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知识点拓展】
固定资产的资本化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修理等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资本化后续支出会先计入在建工程的成本,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最终仍然是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计量:
1.改造后的入账价值=更新改造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更新改造支出-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2.账面价值=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被替换部分的账面原值×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原值
[注意]被替换部分无论是否有残料收入等经济利益的流入,都不会影响最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从该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中扣除。
【知识点拓展】
固定资产的资本化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修理等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计量:
1.改造后的入账价值=更新改造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更新改造支出-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2.账面价值=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被替换部分的账面原值×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原值
[注意]被替换部分无论是否有残料收入等经济利益的流入,都不会影响最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作为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10 000+2 000+1 800=13 800(元)。
借:在建工程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300
贷:银行存款 11 300
借:在建工程3 800
贷:原材料 2 000
库存商品 1 800
借:固定资产13 800
贷:在建工程13 800
【知识点拓展】
外购固定资产(价+税+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