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日永恒公司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180
坏账准备24
营业外支出一一债务重组损失36
贷:应收账款240


永恒公司和知了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7%。永恒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知了公司,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销售价款为200万元,增值税为34万元,知了公司到期无力支付款项,永恒公司同意知了公司将其拥有的一台2009年年初购入的设备抵偿债务,知了公司设备的账面原值为200万元,已累计计提折旧80万元,不含税公允价值为160万元;永恒公司为该项应收账款计提20万元坏账准备。则知了公司债务重组利得、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分别为( )万元。
债务重组利得=234-160×(1+17%)=46.8(万元),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160-120=40(万元)。
知了公司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120
累计折旧80
贷:固定资产200
借:应付账款234
贷:固定资产清理160
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7.2
营业外收入一一债务重组利得46.8
借:固定资产清理40
贷:资产处置损益40

甲公司相关资料如下:
(1)2020年1月1日,甲公司向丙公司的母公司乙公司定向发行1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自乙公司购入丙公司80%的股份,对丙公司形成合并。所发行股票市价为每股9.6元。合并前甲公司与乙公司和丙公司无关联方关系;甲公司与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丙公司2020年1月1日股东权益总额为12000万元(与公允价值相等),其中股本为8000万元、资本公积为1000万元、盈余公积为10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2000万元。
(2)丙公司2020年实现净利润15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150万元。当年购入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因公允价值上升确认其他综合收益250万元(已考虑所得税影响)。 2020年丙公司从甲公司购进X商品200件,购买价格为每件5万元。甲公司X商品每件成本为3万元。2020年丙公司对外销售X商品15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5万元;年末结存X商品50件。 2020年12月31日,X商品每件可变现净值为3.6万元。
(3)丙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20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1000万元。2021年丙公司因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上升确认其他综合收益150万元(已考虑所得税影响)。2021年丙公司对外销售X商品3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2.9万元。2021年12月31日,X商品每件可变现净值为2.8万元。
(不考虑合并现金流量表的有关抵销分录)
上述企业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理由:在合并前,甲公司与乙公司和丙公司均无关联方关系。
借:长期股权投资(1000×9.6)9600
贷:股本1000
资本公积8600
合并商誉=9600-12000×80%=0(万元)。
借:营业收入1000
贷:营业成本1000
借:营业成本100
贷:存货[50×(5-3)]10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70
贷:资产减值损失[50×(5-3.6)]7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00-70)×25%]7.5
贷:所得税费用7.5
甲公司2020年末按照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9600+1500×80%+250×80%=11000(万元)
调整后丙公司所有者权益=12000+1500+250=13750(万元)
借:股本8000
资本公积1000
其他综合收益250
盈余公积(1000+150)1150
未分配利润——年末(2000+1500-150)3350
贷:长期股权投资11000
少数股东权益(13750×20%)2750
借:投资收益(1500×80%)1200
少数股东损益(1500×20%)300
未分配利润——年初2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150
未分配利润——年末3350
(1)抵销存货内部交易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100
贷:营业成本100
借:营业成本[20×(5-3)]40
贷:存货40
(2)抵销存货跌价准备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7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70
借:营业成本42(70×30/50)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42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12
贷:资产减值损失12
(3)调整合并报表递延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7.5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7.5
借:所得税费用7.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7.5
【解析】抵销存货跌价准备12的理解:
个别报表角度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的应有余额=(5-2.8)×20=44(万元),存货跌价准备已有余额=70-42=28(万元),所以个别报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4-28=16(万元);合并报表角度认为期末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2.8)×20=4(万元);所以编制抵销分录时,要抵销的存货跌价准备=16-4=12(万元)。
甲公司2021年末按照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11000+2000×80%-1000×80%+150×80%=11920(万元)
调整后丙公司所有者权益=13750+2000+150-1000=14900(万元)
借:股本8000
资本公积1000
其他综合收益400
盈余公积(1150+200)1350
未分配利润——年末(3350+2000-200-1000)4150
贷:长期股权投资11920
少数股东权益(14900×20%)2980
借:投资收益(2000×80%)1600
少数股东损益(2000×20%)400
未分配利润——年初3350
贷:提取盈余公积200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1000
未分配利润——年末4150

2024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租赁合同,甲公司租入乙公司一房产作为库房,租期为三年,年租金300万元,于每年年末支付。甲公司无法确定租赁内含利率,其增量借款利率为10%,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24年租赁负债的期末报表列示金额为( )万元。[(P/A,10%,3)=2.4869;(P/F,10%,3)=0.7513]
承租人确认的租赁负债金额= 300× 2.4869= 746.07(万元)
2024年应确认的利息费用= 746.07× 10%= 74.61(万元)
2025年应确认的利息费用=( 746.07+ 74.61- 300)× 10%= 52.07(万元)
2024年租赁负债项目的期末列报金额等于2025年末租赁负债的账面余额,即272.75万元( 746.07+ 74.61+ 52.07- 300× 2), 247.93万元( 300- 52.07)列示在 2024年资产负债表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中。
2024年1月1日:
借:使用权资产746.07
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153.93
贷: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900
2024年年末:
借:财务费用74.61
贷: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74.61
借: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300
贷:银行存款300
2025年年末:
借:财务费用52.07
贷: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52.07
借: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300
贷:银行存款300
【提示】租赁负债期末账户余额不是财务报表列报的金额,因为要考虑流动性的问题,会把一年内到期的部分拆分出来作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列报,这样作为租赁负债列报的金额是扣除了下一年内将要到期的部分,所以正好是下年年末的账户余额。

某公司为获得一项工程合同,拟向工程发包的有关人员支付好处费10万元。公司市场部人员持公司董事长的批示到财务部领取该笔款项时,财务部经理小王认为该项支出不符合有关规定,但考虑到公司主要领导已作了同意的批示,遂支付了此款项。对小王做法的下列认定中,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