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简答题]甲企业为生产并销售A产品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现有X、Y、Z三个公司可以为其提供生产所需原材料,其中X为一般纳税人,且可以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Y为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委托税务机关开具增值税征收率为1%的专票;Z为个体工商户,目前只能开具普通发票。X、Y、Z三家公司提供的原材料质量无差别,所提供的每单位原材料的含税价格分别为90.4元、82.82元和79元。A产品的单位含税售价为113元,假设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税率为3%,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从税后利润最大化角度考虑甲企业应该选择哪家企业作为原材料供应商?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A产品的不含税单价=113/(1+13%)=100(元)

每单位A产品的增值税销项税额=100×13%=13(元)

由于甲企业的购货方式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期间费用,所以在以下计算过程中省略期间费用。

(1)从X处购货:

单位成本=90.4/(1+13%)=80(元)

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80×13%=10.4(元)

应纳增值税=13-10.4=2.60(元)

税金及附加=2.6×(7%+3%)=0.26(元)

单位产品税后利润=(100-80-0.26)×(1-25%)=14.81(元)

(2)从Y处购货:

单位成本=82.82/(1+1%)=82(元)

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82×1%=0.82(元)

应纳增值税=13-0.82=12.18(元)

税金及附加=12.18×(7%+3%)=1.218(元)

单位产品税后利润=(100-82-1.218)×(1-25%)=12.59(元)

(3)从Z处购货:

单位成本=79(元)

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0(元)

应纳增值税=13(元)

税金及附加=13×(7%+3%)=1.3(元)

单位产品税后利润=(100-79-1.3)×(1-25%)=14.78(元)

由上可知,在一般纳税人处购买原材料所获利润最大,所以应该选择X公司作为原材料供应商。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第三节 纳税管理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不定项选择题]按照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国债利息收益免交企业所得税  
  • B.购买企业债券取得的收益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 C.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 D.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答案解析
答案: A,B,D
答案解析: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益免交企业所得税,而购买企业债券取得的收益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也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不定项选择题]纳税筹划可以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  )。(2016年)
  • A.税收扣除政策
  • B.减税政策
  • C.免税政策
  • D.退税政策
答案解析
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主要是利用免税政策、减税政策、退税政策、税收扣除政策、税率差异、分劈技术以及税收抵免等税收优惠政策。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内部筹资管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内部资金无需花费筹资费用
  • B.与外部股权筹资相比,内部筹资资本成本更低  
  • C.与债务筹资相比,内部筹资会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 D.内部筹资是减少股东税收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利润最大化的实现
答案解析
答案: A,B,C
答案解析:内部筹资是减少股东税收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判断题]

纳税筹划的先行性原则是指企业在报税前应对企业账目进行调整,尽可能减少纳税,达到少交税的目的。(  )

  • A.
  • B.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纳税筹划的先行性原则是指筹划策略的实施通常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人可以根据税法及相关法规对各种经济事项的纳税义务进行合理预测,从中选择有利的筹划策略。因此,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时要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从而实现纳税筹划的目的。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判断题]如果纳税义务已经发生,根据税收法定原则,相应的纳税数额和纳税时间已经确定,纳税筹划就失去了作用空间。(  )
  • A.
  • B.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纳税筹划的先行性原则是指筹划策略的实施通常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人可以根据税法及相关法规对各种经济事项的纳税义务进行合理预测,从中选择有利的筹划策略。如果纳税义务已经发生,根据税收法定原则,相应的纳税数额和纳税时间已经确定,纳税筹划就失去了作用空间。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