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边际贡献总额=销售量×(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600×(30-16)=8400(万元)
②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2800/(30-16)=200(万件)
③安全边际额=(实际销售量 - 保本点销售量)×单价=(600-200)×30=12000(万元)
④安全边际率=(实际销售量 - 保本点销售量)/ 实际销售量=(600-200)/600=66.67%
①2017年度X产品的预计销售量Yn+1=aXn+(1-a)Yn=0.7×600+(1-0.7)×640=612(万件)
②以2016年为基期计算的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 / 基期息税前利润=8400/(8400-2800)=1.5
③预计2017年销售量增长率=(2017年预计销售量 - 2016年实际销售量)/2016年实际销售量×100%=(612-600)/600×100%=2%
预计2017年息税前利润增长率=经营杠杆系数×销售量变动率=1.5×2%=3%。
增加的相关收益=增加的销售量×(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120×(30-16)=1680(万元)
增加的相关成本=增加的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的应收账款年平均占有资金×资本成本率=350+1700×6%=452(万元)
增加的相关利润=增加的相关收益 - 增加的相关成本=1680-452=1228(万元)
改变信用条件后公司利润增加,所以改变信用条件对公司有利。
【知识链接】
1700万元是增加的应收账款年平均占用资金,是已经考虑了变动成本率之后的金额,故在计算机会成本时不需要再乘以变动成本率。只有条件给的是增加的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时才需要乘以变动成本率。
增加的息税前利润=Y产品的年销售量×(Y产品的单价 - Y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 增加的固定成本- 减少的X产品的年销售量×(X产品的单价 - X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300×(36-20)-600-200×(30-16)=1400(万元)
投资新产品Y后公司的息税前利润会增加,所以应投产新产品Y。


营销员判断法、专家判断法和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属于销售预测分析方法中的定性分析法。选项A、C、D不当选。
因果预测分析法属于销售预测分析方法中的定量分析法。选项B当选。

选项A不当选:定量分析法,也称数量分析法,一般包括趋势预测分析法和因果预测分析法。指数平滑法属于趋势预测分析法。
选项B不当选:移动平均法属于趋势预测分析法。
选项C不当选:专家小组法属于定性分析法。
选项D当选:因果预测分析法最常用的是回归分析法。

某公司2010~2017年的产品销售量资料如下表:
假定该公司2017年的预测销售量为3900吨。根据以上资料,用修正的移动平均法预测公司2018年的销售量(假设样本期为3期)为( )吨。
2018年的预测销售量=(3700+3800+3900)/3=3800(吨);
修正后的预测销售量=3800+(3800-3900)=3700(吨)。

某企业生产甲产品,预计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为200元,计划销售10000件,计划期间费用总额为80000元,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目标成本利润率为20%。根据上述资料,运用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测算的甲产品单位价格应为( )元。
单位甲产品价格=(单位制造成本+单位期间费用)×(1+要求的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200+80000/10000)×(1+20%)÷(1-5%)=262.74(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