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公司是一家饮料生产企业,有关业务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8年12月,该公司自行建成了一条生产线并投入使用,建造成本为6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固定资产原价的3%,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
资料二:2020年12月31日,由于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现有这条饮料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已难以满足公司生产发展的需要,但若新建生产线成本过高,周期过长,于是公司决定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扩建,以提高其生产能力。假定该生产线未发生过减值。
资料三:至2021年4月30日,完成了对这条生产线的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改扩建过程中发生以下支出:用银行存款购买工程物资一批用于替换旧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1万元,增值税税额为2.73万元,被替换旧设备账面价值为2万元,另发生有关人员薪酬10.4 万元。
资料四:该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7年,假定改扩建后的生产线的预计净残值为改扩建后其账面价值的4%,折旧方法仍为年限平均法。
其他资料:假定被替换设备磨损严重,没有任何价值。假定A公司按年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本题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编制A公司改扩建及后续计提折旧的相关账务处理。
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饮料生产线改扩建后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能够为企业来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改扩建的支出金额也能可靠计量,因此该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2)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两年间,每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借:制造费用9.7[60×(1-3%)/6]
贷:累计折旧9.7
(3)2020年12月31日,将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40.6万元(60-9.7×2)转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饮料生产线40.6
累计折旧19.4
贷:固定资产——饮料生产线60
(4)扣减原设备账面价值
借:营业外支出2
贷:在建工程2
(5)发生改扩建工程支出
借:工程物资2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73
贷:银行存款23.73
借:在建工程——饮料生产线 31.4
贷:工程物资21
应付职工薪酬 10.4
(6)2021年4月30日,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饮料生产线(40.6-2+31.4)70
贷:在建工程——饮料生产线 70
(7)2021年4月30日,转为固定资产后,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应计折旧额=70×(1-4%)=67.2(万元);
月折旧额=67.2/(7×12)=0.8(万元);
2021年5月至12月共计8个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为6.4万元(0.8×8)。
借:制造费用6.4
贷:累计折旧 6.4
2022年至2027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9.6万元(0.8×12)。
借:制造费用9.6
贷:累计折旧9.6
2028年1月至4月共计4个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为3.2万元(0.8×4)。
借:制造费用3.2
贷:累计折旧3.2
【知识链接】
本题易混点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账面净值、账面余额的区分。
(1)资产的账面余额 = 原值 ;
(2)资产的账面净值 = 原值 - 累计折旧 / 累计摊销 ;
(3)资产的账面价值 = 原值 - 累计折旧 / 累计摊销 - 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盘盈产生的收益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选项A错误,不当选。
对于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如存货的制造费用),选项B当选。
未使用固定资产应当照常计提折旧,计入管理费用,选项C错误,不当选。
计提减值准备后的固定资产以扣除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为基础计提折旧,选项D当选。

选项A不当选: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果存在发生减值的迹象,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选项B、C、D当选:《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