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年末盈余公积=500(年初)+50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50(提取任意盈余公积)=1 250(万元);年末未分配利润=1 000(年初)+5 000(本年盈利)-50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50(提取任意盈余公积)-500(发放的现金股利)=4 750(万元)。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6 000(万元)。
注:提取盈余公积,属于留存收益内部一增一减,不影响留存收益总额。会计分录为: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知识点拓展】
①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②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③可供分配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如盈余公积补亏)
④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相关会计分录:
(1)借入时:
借:银行存款 350
贷:短期借款 350
(2)按月计提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1.75(350×6%÷12)
贷:应付利息 1.75
(3)到期偿还本息时:
借:短期借款 350
应付利息 3.5(1.75+1.75)
财务费用 1.75
贷:银行存款 355.25
【知识点拓展】
短期借款的账务处理:

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其中,短期薪酬包括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选项A)、工伤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选项B)、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选项D)、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其他短期薪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选项C,职工差旅费应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差旅费准则没有具体规定,实务中也会涉及销售费用科目)。
【知识点拓展】
职工薪酬
1.定义: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2.构成:

该企业以自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含税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1)计提时,相关的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 192 100 [1 000×170×(1+13%)]
管理费用 33 900 [1 000×30×(1+13%)]
贷:应付职工薪酬 226 000
选项C正确,不当选;选项B错误,当选。
(2)发放时,相关的会计分录为:
①确认收入
借:应付职工薪酬 226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6 000
选项D错误,当选。
②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0 000
贷:库存商品 180 000
选项A错误,当选。
【夺分锦囊】
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含税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基本账务处理如下:
1.计提职工薪酬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含销项税的售价)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含销项税的售价)
2.实际发放
(1)确认收入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含销项税的售价)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下列各项中,企业应作为无形资产核算的有( )。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选项B)、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选项A)、特许权等。选项C,尚未注册登记的商标,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选项D,企业自创的商誉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无法与企业的整体资产分离而存在,不具有可辨认性,按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