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收资本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贷增借减,选项A,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实收资本增加:
借: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
选项B,对外债券投资,不影响实收资本: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资产类科目)
贷:银行存款
选项C,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实收资本增加: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
选项D,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处置价格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投资收益,不影响实收资本。
【知识点拓展】
1.实收资本(或股本)增加的情况及相关账务处理:
(1)接受投资者追加投资:
借:银行存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2)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
借: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3)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2.实收资本(或股本)减少的情况及相关账务处理:
(1)非股份有限公司——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进行减资:
借:实收资本
贷:银行存款等
(2)股份有限公司——回购股票:
回购股票时:
借:库存股(每股回购价格×回购股数)
贷:银行存款等
注销库存股(溢价回购)
借: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库存股
注销库存股(折价回购)
借:股本
贷:库存股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因此A为正确选项。
【知识点拓展】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以下4个方面:
1.会计主体(空间范围)
法律主体通常都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
企业一系列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的。
3.会计分期(时间范围)
4.货币计量
采用货币计量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不排斥采用其他计量单位,其他计量单位可以对货币计量单位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说明。

银行存款属于企业的资产,债务属于企业的负债。以银行存款偿还债务,引起企业的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减少,选项D正确。
【知识点拓展】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因此,该等式被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基本会计等式或静态会计等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必然引起会计等式一边或两边有关项目相互联系地发生等额变动。当仅涉及会计等式的一边时,有关项目的金额发生相反方向的等额变动;当涉及会计等式的两边时,有关项目的金额发生相同方向的等额变动,但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成立。

在进行库存现金和存货清查时,出纳人员和实物保管人员都必须在场。
【知识点拓展】
库存现金的清查:
1.方法:实地盘点法。
2.人员:出纳人员必须在场,且清查完毕后,出纳人员与清查人员都必须在“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上签字。
3.时间:每日清查库存现金实有数,并且与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
[注意]
盘点结束后,应当填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作为重要的原始凭证。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4年1月1日,甲公司向丙公司销售200件商品,每件单价为300元,每件的成本为260元,甲公司于当日发出货物,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6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7 800元。款项尚未收到。甲公司向丙公司承诺2个月之内丙公司可以无条件退货,根据以往的经验,甲公司预计退货率为5%。假定商品控制权在发出货物时转移,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在2024年1月1日应确认收入的金额为( )元。
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企业在商品控制权转移时,应当按照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确认收入。应该确认的收入金额=60 000×(1-5%)=57 000(元)
相关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 67 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7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 800
预计负债——应付退货款 3 000(60 000×5%)
借:主营业务成本 49 400
应收退货成本 2 600(200×260×5%)
贷:库存商品 52 000(200×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