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应计提的减值准备=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
所以,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1 400 000-40 000-40 000=1 320 000(元);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减值准备=1 320 000-1 100 000=220 000(元)。
【知识点拓展】
固定资产的减值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1)可收回金额>账面价值:不计提减值准备,不作任何账务处理。
(2)可收回金额<账面价值:计提减值准备。
此时,企业应当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注意]各种资产的减值准备是否可以转回:


企业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更新改造。该生产线的原价为120万元,已提折旧为60万元,此前未计提减值准备。改造过程中发生支出40万元,被替换部分的账面原值15万元。该生产线更新改造后的成本为( )万元。
生产线改造后的入账价值=更新改造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更新改造支出-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注意题干中被替换部分是账面原值,不是账面价值。账面原值中的15万元也要计提折旧,折旧率=60÷120=0.5,替换部分的账面净值=15-15×0.5=7.5(万元),更新后的成本=原生产线净值+改造发生的支出-替换部分净值=120-60+40-7.5=92.5(万元)。
【知识点拓展】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资本化):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修理等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计量:
1.改造后的入账价值=更新改造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更新改造支出-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2.账面价值=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被替换部分的账面原值×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原值
[注意]
被替换部分无论是否有残料收入等经济利益的流入,都不会影响最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企业因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借方。
【知识点拓展】
固定资产的处置:
固定资产的处置,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资产类科目)。

影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情形有:
①取得或处置固定资产;
②固定资产折旧(选项B);
③固定资产发生资本化后续支出(选项C);
④固定资产减值(选项A);
⑤盘盈或盘亏固定资产。
行政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生产车间固定资产折旧额先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归集,到期末再按一定比率分摊,计入各产品成本中。
【知识点拓展】
1.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制造费用核算;
2.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计入制造费用核算;
3.生产车间职工薪酬等计入生产成本核算;
4.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薪酬计入制造费用核算。

企业基本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一般通过“生产成本”科目核算。( )
企业基本生产车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一般应计入制造费用。只有专门用于生产某产品的固定资产,其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消耗的,该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才应计入产品成本,即“生产成本”科目。
【知识点拓展】
1.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制造费用;
2.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计入制造费用;
3.生产车间职工薪酬等计入生产成本;
4.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薪酬计入制造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