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的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剩余的原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剩余的原材料都是4月10日购入的原材料,所以月末原材料的实际成本=100×110=11 000(元)。
【知识点拓展】
先进先出法
优点: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
缺点:较烦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
[注意]
先进先出法: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的利润和库存存货的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在建工程(选项B)和无形资产(选项C)属于非流动资产项目。
【知识点拓展】
1.流动资产
(1)概念: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是企业资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合同资产、持有待售资产等。
2.非流动资产
(1)概念:企业不能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2)主要包括: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在建工程、使用权资产、无形资产等。
本月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250-180)+(750-500)]÷(250+750)×100%=32%,2021年5月31日该商场库存商品的成本总额=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180+500-600×(1-32%)=272(万元)。
【知识点拓展】
售价金额核算法(零售企业)
1.概念:指平时商品的购入、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2.计算公式:
①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总差价/总售价×100%
②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 × 商品进销差价率
③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 - 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④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 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 + 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选项A正确,企业发生存货盘亏及毁损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应作如下账务处理:对于应由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款,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选项B正确,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选项C正确,企业发生存货盘盈时,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选项D正确,企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时,对于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应当一并结转,同时调整其销售成本,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
【知识点拓展】
1.存货和库存现金的盘盈、盘亏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2.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1)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企业应当按照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跌价准备
(2)转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时,按恢复增加的金额: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3)企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时,对于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应当一并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等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等
[注意]
①“成本”指期末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
②可变现净值 = 存货的估计售价 - 进一步加工成本 - 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企业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应计入其他应付款。( )
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知识点拓展】
1.其他应收款包括的主要内容:
(1)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如因企业财产等遭受意外损失而应向有关保险公司收取的赔款等;
(2)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
(3)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如为职工垫付的水电费等;
(4)存出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5)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2.其他应付款包括的主要内容:
(1)应付短期租赁固定资产租金;
(2)应付低价值资产租赁的租金;
(3)租入包装物支付的租金;
(4)出租或出借包装物向客户收取的押金;
(5)存入保证金等。
①材料的不含税销售额= 含税销售额÷ ( 1 + 增值税税率),该企业销售材料的不含税销售额 =5 800÷( 1+13%) =5 132.74(元);
②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销售材料的实际成本 =4 200×( 1+2%) =4 284(元);
③销售材料应确认的损益=①-② =5 132.74-4 284=848.74(元)。
注意:材料成本差异率正数为超支差,负数为节约差。
【知识点拓展】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加超支数,减节约数)=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