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具体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选项A)、预收账款(选项C)、合同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选项BD,属于流动资产。
【知识点拓展】
企业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
1.流动负债: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合同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持有待售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他流动负债;
2.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租赁负债、长期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选项A错误,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
【知识点拓展】

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会计等式,可知期初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150 000-50 000=100 000(元);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所有者权益将增加,反之,表明所有者权益将减少,本期增加所有者权益=60 000-40 000=20 000(元)。故,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增加所有者权益-本期减少所有者权益=100 000+20 000=120 000(元)。
【知识点拓展】
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因此,该等式被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基本会计等式或静态会计等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等式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被称为经营成果等式或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3.在借贷记账法下,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其余额计算公式为: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下列各项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有( )。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选项A)、资本公积(选项B)、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选项C)和其他综合收益(选项D)等。
【知识点拓展】
1.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
2.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选项C,受托代销商品企业未取得其所有权,不应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知识点拓展】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的特征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3.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