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解读!含各类企业适用规定
最近几年来,国家在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上,不断地扩大适用范围和扣除比例,政策优惠越来越大,比例越来越高,不知道该如何理解了,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最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除制造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外的会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并能够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居民企业(也就是现行适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75%的企业)
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 | 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活动 |
1.烟草制造业 | 1.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 |
2.住宿和餐饮业 | 2.对某项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
3.批发和零售业 | 3.企业在商品化后为顾客提供的技术支持活动 |
4.房地产业 | 4.对现存产品、服务、基数材料或工艺流程进行的重复或简单改变 |
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5.时长调查研究、效率调查或管理研究 |
6.娱乐业 | 6.作为工业(服务)流程环节或常规的质量控制、测试分析、维修维护 |
7.制造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 7.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方面的研究 |
备注:上述行业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为准 |
(二)其他企业的加计抵减政策
现行适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75%的企业,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
(一)企业该怎样判断是否符合制造业企业条件呢?
1.制造业企业是以制造业务为主营业务,享受优惠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例达到50%以上的企业。
2.制造业的范围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确定,如国家有关部门更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从其规定。
3.收入总额是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
(二)制造业加计抵减政策规定:
自2021年1月1日起,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1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1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一)企业该怎样判断是否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呢?
1.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
2.职工总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收入不超过2亿元、资产总额不超过2亿元。
3.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属于国家规定的禁止、限制和淘汰类。
4.企业在填报上一年及当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和严重环境违法、科研严重失信行为,且企业未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5.企业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所得分值不低于60分,且科技人员指标得分不得为0分。
符合以上第1-4项条件的企业,若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一项,可直接确认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
1.企业拥有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
2.企业近五年内获得过国家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在前三名
3.企业拥有经认定的省部级以上研发机构
4.企业近五年内主导制定过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抵减政策规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2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2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以上就是之了君给大家分享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解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财税知识解读,学习更多实操技能,欢迎登录之了课堂官网会计实操版块查阅!也欢迎大家选择之了课堂实操相关课程学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