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税计入哪个科目?水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及计算分享
水资源税的征收对象是直接取用地表水或者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在去年12月,水资源税就全面实施了改革试点。那么,水资源税计入哪个科目?水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及计算分别是什么?有兴趣的话,跟着之了君一起看看吧。
水资源税计入哪个科目
水资源税计入“应交税金——应交水资源税”这个科目,这科目的贷方表示企业应缴纳的水资源税额,借方则表示已经缴纳的税额。水资源税的会计分录具体如下:
1、计提时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水资源税
2、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水资源税
贷:银行存款。
水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及计算分享
在2024年10月1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水利部对外公布《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水资源税实行从量计征,除本办法第六条至第八条规定的情形外,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实际取用水量×适用税额
疏干排水的实际取用水量按照排水量确定。疏干排水是指在采矿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破坏地下水层、发生地下涌水的活动。
举例:A企业从当地水源湖泊取水100万立方米,税额标准是0.5元/立方米,那么应纳税额就是100×0.5=50万元。
但取水/用水场景,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也不一样,具体如下:
1、疏干排水:疏干排水是天将的水排,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总计排水×适用税额
2、城镇公共供水:这是由自来水公司负责,在运输的过程中会有漏损率,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实际取用水量×(1-公共供水管网合理漏损率)×适用税额
3、水力发电:这里的征税对象是实际发电量,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实际发电量×适用税额
4、冷却取用水:可按实际发电量或者取用水量计算,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实际取用(耗)水量×适用税额
看了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都应该比较清楚水资源税计入哪个科目?水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及计算分别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企业在处理水资源税时,需要遵循税法和会计准则。如果屏幕前的你还想了解更多,可以来之了课堂官网查阅或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