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贡献是什么意思?边际贡献和毛利的区别是什么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成本分析领域,有许多专业术语和概念,它们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盈利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边际贡献和毛利这两个概念,常常让不少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以及对财务知识感兴趣的朋友们感到困惑。那么,边际贡献是什么意思?边际贡献和毛利的区别是什么?有兴趣的话,跟着之了君一起看看吧。
推荐阅读:☞2025年纳税征期日历【每月汇总】,速看每月报税起止时间
一、边际贡献是什么意思?
边际贡献是经济学上的一个名词,也称为边际效应。边际贡献是指在付出最小成本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从而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情况。帕累托最优是资源分配的理想状态,要想达到这一状态则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分别是交换最优、生产最优、产品混合最优。
而在会计学上,边际贡献等于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余额。边际贡献的分析方式有以下几种:
1、开发新产品的决策分析;
2、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
3、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的决策分析。
二、边际贡献和毛利的区别是什么?
1、定义不同。边际贡献的关注重点是变动成本,而毛利关注的是固定成本。所谓变动成本是指成本会随生产量和销售量增长而变化,固定成本则反之。
2、计算方法不同: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3、意义不同:边际贡献可用于评估产品或服的盈利能力,能为是否增加产量或销售量提供数据依据。毛利是用来衡量整体的盈利水平,是经营活动的基础。
4.、应用不同:边际贡献主要用于单一产品或服务,毛利适用于整体。
5、固定成本处理不同:因为不考虑固定成本,即便在短期内有亏损的情况,当销售量有所增加时,边际贡献也会提高。毛利包含了固定成本,所以情况完全相反。
更多会计实操相关知识点,欢迎到之了课堂了解。以上就是关于“边际贡献是什么意思?边际贡献和毛利的区别是什么?”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