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收益和剩余收益是一个概念吗?实际运用中有区别吗
企业盈利的高低和企业员工的工资有着很大关系,高盈利意味着高收入,作为企业财务人员就需要对盈利相关内容有较深的了解。那么,大家知道留存收益和剩余收益吗?它们是一个概念吗?实际运用中有区别吗?关于这些问题,之了君带大家一起去详细了解一下。
留存收益和剩余收益是一个概念吗?实际运用中有区别吗?
留存收益包含的是一种积累价值,是过去时,而剩余收益体现的是一种再造价值,是将来时。两者不是一个概念,还是有区别的。
推荐阅读☞之了课堂2022中级 会计财务管理预科班-风险与收益直播邀你免费观看
剩余收益:又称经济利润,是指某期间的会计利润与该期间的资本成本之差,是企业创造的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的收益。
剩余收益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衡量投入资本所产生的利润超过资本成本的剩余情况。公式如下:
剩余收益=会计利润-资本成本=投资资本×(投资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率)。
这个公式清楚地表明,剩余收益是会计利润超过投资资本机会成本的溢价。
留存收益:是一个历史概念,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净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内部的积累。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类。
根据《公司法》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依据公司章程等对税后利润进行分配时,一方面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提取盈余公积,将当年实现的利润留存于企业,形成内部积累,成为留存收益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分配利润或股利后的剩余部分,则作为未分配利润,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这部分同样成为企业留存收益的组成部分。
◆ 盈余公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公司制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提取的盈余公积。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经批准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或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等。
◆ 未分配利润: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部分来说,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有较大的自主权。
从上就可以看出,留存收益是在会计学价值分配理论体系下对企业经营成果的一种分配,一种资金占有状态,而剩余收益是在经济学价值创造理论体系下反映企业的一种净剩余,一种未来现金的净流量。
推荐阅读☞《财务与会计》资产收益率的类型
日常工作中,企业应设置“盈余公积”科目,核算盈余公积的提取和使用等增减变动情况,并在“盈余公积”科目下设置“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三个明细科目,分别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项盈余公积及其使用情况。
企业未分配利润应通过“利润分配”科目进行核算。年度终了,企业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自“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并将“利润分配”科目下的其他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结转后,“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就是累积未分配的利润数额。如出现借方余额,则表示累积未弥补的亏损数额。对于未弥补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实现的税前利润进行弥补,但弥补期限不得超过五年。
企业应通过“盈余公积”科目,核算盈余公积提取、使用等情况,并分别“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进行明细核算。
推荐阅读☞收益与风险和成本性态分析
以上就是之了君关于留存收益和剩余收益是否是一个概念以及实际运用中区别的分享,可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对于这方面的情况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到之了课堂来咨询和学习。之了课堂有专业团队帮助大家不断提升自己,积累相应的会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