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税收保全?税收保全措施有哪些
大家在日常财务工作开展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税收保全相关的内容。正确了解其相关的知识点信息,才可以去进行针对性处理。那么,到底什么是税收保全?税收保全措施有哪些?接下来,就由之了君给大家详细阐述一下这部分的内容。
什么是税收保全?
税收保全措施是指税务机关对可能由于纳税人的行为或者某种客观原因,致使以后税款的征收不能保证或难以保证的案件,采取限制纳税人处理和转移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的措施。税收保全措施,是法律赋予税务机关的一种强制权力。
税收保全措施有哪些?
税收保全措施包括:
1.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2.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其他财产可以包括纳税人的房地产、现金、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和动产。
个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的范围之内。
税收保全措施的实施范围:
税收保全措施的实施范围主要限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且针对其存款、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然而,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并不在税收保全措施的范围之内,体现了法律对纳税人基本生活权益的保障。
税收保全措施的实施程序:
税务机关在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前,需经过一系列程序。首先,要有根据认为纳税人存在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其次,责令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税款;最后,在纳税人逾期未缴纳且发现有转移、隐匿财产迹象时,方可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此外,实施税收保全措施还需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并由两名以上税务人员执行。
税收保全相关的知识点信息理解起来并不难,实际上还有不少配套的知识点内容,大家也可以持续到之了课堂来进行学习了解。万一后续在业务开展的时候,真的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也可以知道该如何去正确对待处理。大家如果还有其他困惑,也欢迎到之了课堂咨询解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