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计量的账面余额、可变现净值、摊余成本...你都捋顺了吗

来源:之了课堂
2020-12-01 17:39:03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它在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很多同学对于账面余额、账面净值、可变现净值、可回收金额、摊余成本等等都比较陌生,下面之了君就来给大家捋一捋。

会计计量的账面余额、可变现净值、摊余成本...你都捋顺了吗?

账面余额

指某账户的账面实际余额,可以不扣除与该账户相关的备抵项目(如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账面余额都是各自账户结余的金额。

是账面上实际存在的金额,也是会计报表上的原值。

账面净值

账面净值是针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而言的,账面净值就等于成本减去计提的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的金额。

账面价值

账面价值是指账面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后的余额,这里的备抵科目,一般是指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等。


对固定资产来讲:

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

对无形资产来讲:

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

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原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

对以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来讲:

账面原价=账面余额

账面净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由于不计提折旧、摊销,不计提减值准备,

所以其账面价值=账面余额。

其他资产:

账面原价=账面余额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


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可变现净值的计算

存货可变现净值=存货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项目来计提,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期末成本的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计量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即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如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计算的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如果企业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简化核算方法(如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零售价法等),则成本为调整后的实际成本。存货取得时应以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入账,存货取得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可变现净值则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预计现金流量现值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就是按照一定的折现率对一定金额进行折现。

固定资产期末按照成本与可收回金额孰高确认。

发生减值后应该按照可收回金额作为入账价值,要扣除减值准备,

可收回金额

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

区分适用领域:

可收回金额适用于资产减值方面

可变现净值适用于存货方面。

确认时间,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所以可收回金额确认时间为:存在减值时。

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关键是确定存货的估计售价,企业在确定存货的估计售价时,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为基准。所以可变现净值确认时间为:资产负债表日。

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溢价发行:

每期摊销额=票面面值×票面利率-实际成本×实际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

折价发行:

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

以上就是之了君为大家分享的捋顺会计计量的账面余额、可变现净值、摊余成本等内容,可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还有其它财会类问题,可以随时到之了课堂会计实操班来咨询和学习,专业老师辅导,教学经验和工作经验丰富,会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助力大家成为高素养的财会人。

实操问答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